上海軍訓公司:軍訓為高校必修
教育部網站2月5日公布了由教育部、中宣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中要求各高校要把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
此文件引起媒體廣泛關注。事實上,我國有關部門11年前就明確規定將軍事訓練列為高校必修課,今年再次發文強調,有其重要背景和意義。
我國一直很重視學生軍訓工作,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對學生軍事訓練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備戰”為背景的嘗試階段。1956年,我國先后在14所高等學校、120多所高級中學進行了21種軍事專業的試點訓練,后來還在部分大學、中學建立了民兵組織。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這一時期高等院校發展迅速,在校生規模不斷擴大。參與試點軍訓的高校達到100多所,新修訂的《兵役法》也明確規定高校應當組織學生軍訓,學生軍訓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規范化。
第三階段,是進入新世紀的制度完善階段。2001年5月29日由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在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事訓練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6月26日此《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轉發地方政府和軍隊各大單位。
《意見》規定:從2001年起,各地要將未展開學生軍訓工作的普通高等學校和高級中學列入學生軍訓規劃。同時第一次明確要求:“學生軍訓是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學校要納入教學計劃。”這一文件是我國高校軍訓工作中的里程碑式文件。
此后由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陸續頒布的有關學生軍訓的配套文件,都強調軍事訓練是普通高等學校的必修課。如2002年6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就開始規定:“軍事訓練是高校的必修課,理論課教學時間為36學時,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3周”,此后2006年修訂的《大綱》和2007年頒布的《學生軍事訓練工作規定》等,都繼續明確強調“軍事課(含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能訓練)列入高校的教學計劃,考試成績記入學生檔案”。
其實,學生軍事訓練并非中國獨有。在俄羅斯,普京當選總統后,明確要求在學校恢復中斷多年的軍事訓練制度。而實行全志愿兵役制的美國,學生自愿參加軍訓,結業后授予后備役少尉軍銜。印度則通過訓練青年學生為國防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力量。
今年,由教育部、中宣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發文,再次強調軍事訓練為“必修課”,有其重要意義。
第一,這是對學生軍訓重要意義的再認識。開展學生軍事訓練工作,是國家人才培養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措施,是學校教育和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軍事訓練,可以增強青年人的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磨煉意志品質,培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等作風。
第二,這是進一步完善學生軍事訓練、落實相關規定的需要。軍事訓練被列為高校必修課多年,為推動學生軍訓的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各學校重視程度不一、訓練時間和內容“縮水”、學生軍訓辦公室履行職能不夠、高校軍訓教研室編制不落實、經費保障不足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高校學生軍訓的深入發展。
與此前由3個部門聯合發文不一樣,今年教育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7個部門聯合,對各省、區、市和軍隊、武警相關單位發文,進一步強調學生軍訓是高校的必修課,其力度是空前的,目的之一就是想通過加強深度協調合作,解決學生軍訓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生軍訓的相關規定落到實處。
第三,這也是國家兵役制度調整改革的需要。隨著我國兵役制度由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向志愿兵役制的逐步過渡,部隊對高素質兵員的需求越來越大,高校學生將逐漸成為部隊兵員征集的主要對象,國家正在通過提干、助學、安置等多種政策,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參軍入伍。學生軍訓是高校學生了解軍事、軍隊、軍人的重要渠道和窗口,通過軍訓必修課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從一定程度上增加對部隊的興趣,對軍人職業的認同,也可為以后服預備役服務。
上一篇:上海軍訓公司:初一軍訓必備物品